首页»商会党建»公益慈善
湘商公益在路上



湘商文化是湖湘文化一个重要的新的发展,也是湖湘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湖湘文化的商业精神和公益精神同样源远流长。

精神底色,溯源湖湘文化

《衡阳县志》誉为“衡阳神农氏”的船商刘汉典,“挽舟夔巫”“见霜中稻青青,收种以归,散诸其乡,至今赖其利”。

光绪年间,长沙首富朱昌琳捐资十三万之巨,将湘江、碧浪湖和浏阳河凿通,历时十年竣工,这就是清波数里的新河。工竣,湘江和浏阳河汇合处水面宽阔,利于船只停泊,成为货运、商旅集中的码头,而浏阳河北面的沙滩则变为良田。

 国之有文,行之则远。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后一直到明清,湖南人有周敦颐、王夫之、曾国藩三尊精神偶像作为思想引领。周敦颐的引领是立人极,让湖南人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王夫之的引领是要湖南人内圣外王、兼容并蓄;曾国藩的引领就是践行先贤学说,身体力行,让湖南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湖湘文化从古至今,从学术形态走向精神核心。精神品格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湖湘儿女敢为人先、心忧天下。“心忧天下”是左宗棠说的,他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毛主席把它改为新民学会的宗旨,叫做“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这句话是谭嗣同说的,他说“敢为天下先”,后来就把它改为“敢为人先”。湖湘文化既有吸收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展开历史画卷,湖湘文化我们需要传承,同时也需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融合共生,新时代的湖湘公益文化

从屈原《楚辞》、周敦颐《太极图说》、王夫之《周易外传》,岳麓书院等古代文化名片的璀璨绽放,到近代史上边读书边打仗的彪悍湘军的横空出世,能文会武,成了近代湖南人的标签。岳麓书院屹立的牌匾“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什么是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则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做一名有社会价值的人。

时间穿梭到近代,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楷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雷锋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敬仰的思想道德丰碑。让雷锋精神永驻,需要人人参与。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雷锋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脊梁,是咱湖湘人学习传承的光辉榜样。学雷锋、做好事,人人可学、处处可为。

如今,商会文化的现代化,既要接续传统,又能走出去。这必须破除地域文化的藩篱,扬长避短,融合共生。

2019年第九届全球湘商大会昭告的《新时代湘商宣言》,表示将“行正诺庄,修身励志,共赢互全,和合共济,让明日湘商在复兴路上再谱新篇。擎起湘商文化大旗,已彰显了湘商不可小视的公益初心和使命。

我们坚守创造财富的人生梦想,发展产业,造福人民!我们坚守商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我们坚守心怀感恩回报社会的使命,修身励志,滴水不忘!我们坚守湖湘先辈的传统精神,推动湖湘文化新的崛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信心中国,还看湘魂!

不忘初心,湘商公益在路上

安徽省湖南商会领导班子,以张友吉会长为首、舒红武秘书长和商会慈善大使朱英常务副会长开始带动商会会员做公益,张友吉会长倡导大家:“湘商要率先转变价值观,要从分配财富转型为创造财富,从打天下变为经营天下。湘商要成为经济财富的创造者,公益社会的推动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商会成立了安徽省湖南商会慈善基金,得到了商会会员的积极踊跃的支持,使商会的公益慈善事业将走上了常规化、正规化的道路,为企业家搭建一个为社会解难帮困的平台,企业家事业的成功源之社会,取之社会,回报社会是一种责任,尽我所能,大爱无疆。